灣田煤業集團·舊屋基井區全景
烏蒙磅礴,大山逶迤。
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大山鎮名符其實,汽車駛離高速公路后,一直沿盤山公路到山頂,路從山頂向四周延伸。
舊屋基井區的灣田人就奮戰在山腰,他們的日子,是被勞動、努力、奮斗填滿的,就像烏蒙山連綿,全部是實實在在的,在巖石和泥土中一寸寸長出來的金色年輪。
慧眼獨到的灣田集團董事長劉祖長順勢而為,在這大山下畫了一個“圈”。2018年春潮澎湃之際,舊屋基井區在激昂的呼喚聲中徹底醒過來。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抱著這樣的堅定信念,舊屋基井區的灣田人在大山下,敲響了陣陣震山鼓,井區大規模建設,在灣田人手上拉開序幕,開始與沉睡的大山對話“心聲”。
舊屋基井區計劃2020年8月投產的年產150萬噸洗煤廠工地
創業伊始,千頭萬緒,年產90萬噸的礦井,配套建設年產150萬噸的洗煤廠,一流的建設標準,怎樣才能在白紙般的舞臺上奏出最響最美的樂章,員工們興奮地說,礦長張衛紅彈的一手好“琴”,他勤奮好學,彈鋼琴的工作藝術用的活。
心中無譜難成曲。張衛紅運籌帷幄,大局在胸,學字當頭,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的工作列出“菜單”,平行交叉、同步推進,落細、落小、落實,急事先辦、大事精辦、要事穩辦、特事特辦,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有序運轉,井區建設彈出精美的協奏曲,形成氣勢磅礴的大合唱。僅用二年時間,地上蓬勃生長,地下疾勁延伸,按時實現聯合運轉,雙向四車道瀝青礦區公路,鱗次櫛比的工業廠房和員工公寓,綜合機械化采煤掘進,大山的褶皺里,一座豪華氣派的新煤城,在煤海叢林中分外亮眼。
舊屋基井區污水處理廠
好戲要有名角。
常務副礦長王忠華,臉頰上沒有太陽與山風的印痕,只有礦工特有的鮮白,日出下井,日落升井,“兩頭黑”的工作節拍,一年來沒離開過礦區,作為井下工程的主要操盤手,整天泡在工作面,練就井下的“活電腦”,處理問題形影不離,工程進度節節獲勝,不是他不想心愛的妻兒,而是工作重任壓根就挪不開身,親情靠微信視頻維系表達,隔空的對話也很纏綿,因為在對正過眼神的愛情世界里,給予雙方的都是力量。
機電副礦長李勝明剛出井就來接受我的采訪,臉上煤灰還沒來得及洗去。機電運輸陣線點多面廣,安裝、排障,沒有兩把“刷子”動彈不得,他建立機電運輸骨干微信群,機電知識,故障排除技巧,設備說明書,經常在群中傳授、交流,編排機電知識手冊,發放到員工手中組織學習,你幫我,我助你,大伙慢慢有拿得出手的招數了,短板長出了長度,工作質量就有了廣度和深度。春節本是萬家團聚之時,他帶領倆名員工奮戰在絞車房,節日一過,新的絞車房就呈現在眾人的面前。“要是沒什么要我說了的話,我要去開調度會了”,他露出煤灰裝扮的笑容朝我示意,轉身大步向門外走去,原來他不洗漱是因為還要去下井,望著他的背影,心底油然生出感動。
舊屋基井區運煤天橋
煤都是滲透了汗水的。掘進隊隊長代四平,家就在井區附近,大山里長大的漢子并沒有粗獷的臉龐,俊秀的表情倒是顯得機靈敏捷。全隊18人,俗稱“十八羅漢”,他是帶頭人,二個班生產,一個月炮掘150米是常態化,月月破萬噸是標配,這樣的驕人戰績要手腳到堂,班班下來沒剩幾根干紗。
新世紀初,家鄉就來了開礦的人,18歲的他就來到了當時的舊屋基煤礦工作,旗幟更換到灣田,他就成了井區的老將,在井下已經摸爬滾打了18個年頭,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如今,每天都能看到他開著小車上下班,他的三個孩子,大的大學畢業后參了軍,其他兩個正在讀高中,妻子賢惠能干,在公路邊的自留地開了家特色羊肉館,講究誠信巧經營,生意一直紅紅火火,他們家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紅火的羊肉館是需要人手的,他請人做事,為何,他淡然地說,我已經過慣了井下的生活,到地面做事太陽曬人,下井舒服些。
舊屋基井區文化走廊
大合唱講究氣場。
后勤科長龍文魁向我走來,邁的是瘸步,今年7月,他在污水處理施工現場,因路面泥濘,不慎摔到近2米高的坎下,右腳踝一下紅腫起來,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傷情有所好轉,但沒痊愈,看到建設任務都在節骨眼上,他選擇邊治療邊工作,撐著拐杖來到了施工現場,后來干脆丟掉拐杖邁著瘸步忙上忙下。他們科室負責地面工程建設進度、質量監督,責任重大,井區綜合樓、道路硬化、植被綠化、員工公寓、污水處理廠、機電車間、洗煤廠次第開花,他打起“飛毛腿”,日夜穿梭在施工工地上,明察施工重點,盯守關鍵環節,每個工程的現場都疊加著他的腳印,所有地面工程的竣工都灑下他艱辛的汗水。
勤字一招好補拙。辦公室主任廖金新在繁雜的事物中“左沖右突”,哪里忙不過來他就出現在哪里,傳情達意,恰到好處,夜晚,辦公室經常燈火通明,繼續白天沒整理好的事物。堅韌不拔,勇攀高峰,灣田人的精神和壯志深深感染龍桂周,他常常迎著凜冽寒風,在承包的工程現場挑燈夜戰,搶抓進度,推進速度向前一趕再趕。
舊屋基井區行人井
挖煤的手也能寫詩,知道副礦長申太斌已有些年頭。當年在漣邵文化主平臺的《漣邵工人報》上,他發表過很多詩歌,熟知其名,再見他時已在灣田,他胸有成竹地向我道來,我們自行制作了掘進垱頭的智能灑水裝置,將垱頭的粉塵徹底降下來了。佩服之余,我倆不知是誰驚動了手機,《呼倫貝爾大草原》激情高亢的音樂在室內飄蕩:我的心愛、在高山,我的心愛、我的思念……
正是有了這些心愛的人“助跑”,貴州又一座大型礦山實現“起飛”。舊屋基井區躋身貴州煤礦第一梯隊,灣田煤業的新名片就此鑄成。
舊屋基井區,灣田人,走在大道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圖文/龔洵益)
舊屋基井區進班更衣室
舊屋基井區瓦斯抽放站
舊屋基井區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