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資源網2013-07-08
恰逢七月艷陽高照日,但煤企員工卻絲毫未有笑容顯現,本該如期而至的用電高峰卻并未有任何聲響,煤企經營狀況不堪入目。國家層面、地方政府紛紛出臺多項政策,試圖緩解煤企的營收困境,而所取得效果并不理想:進口煤限制政策已然悄無聲息, 雙權 取消并沒給煤企帶來實惠,煤電互保又被業內人士挖苦諷刺。行政勢力在煤炭行業的力量究竟還能起到多大作用,政府主導煤炭行業發展的思路還能否持續?
能源行業研究員指出,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均沒有辦法拯救煤市、煤企,行政勢力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力幾近消失,行政化的命令模式已經成為煤炭行業深化改革的重要阻礙,回歸市場、回歸理性將是煤企必須面臨的現實?! ‘斍袄_煤企和煤炭行業的核心問題是盈利能力下降、虧損連連,而并非政策缺失、管理失位,政府層面希望通過調整價格、數量、經營權的做法根本沒有抓住問題要害。需求不旺才是制約煤炭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要素:鋼鐵、電力、有色金屬冶煉、石化等行業萎縮是電力需求不旺的直接原因,而經濟蕭條、增長乏力正是導致這些行業萎靡的罪魁禍首。政府層面若真想拯救煤炭行業,何不采取刺激性的經濟政策帶動整個宏觀經濟企穩回暖?
更為關鍵的是,國家層面已經做出重要指示,不會再將GDP增速作為考察地方政府政績的唯一要素,調結構、促發展才是今后宏觀經濟的根本任務,即便是犧牲部分行業、部分企業、部分地區的部分利益也在所不惜。類似四萬億的刺激政策短期內不會出臺,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不要再抱任何幻想,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大局必須服從。
而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型產業,煤炭行業的深化改革勢在必行,國家層面將 雙權 解除背后隱含諸多深意:促進煤炭行業市場化進程的解讀似有道理,但行政干預的失效或能真正體現政府的無奈。政策在煤炭行業的效用已經大不如前,盤子太大、問題太多使得單一的市場化改革并不能解決行業內所有關鍵問題。
然而,煤企中卻也有兩極分化現象出現,中小煤礦停工破產比比皆是,而煤炭巨頭擴張產能的步伐卻絲毫未有放緩的態勢。在淘汰落后產能、過剩產能工作深入開展的今天,因何越淘汰落后產能越多、越淘汰過剩產能越大?地方政府、煤炭巨頭能否自省吾身、懸崖勒馬尚需國家層面給予重點批示。煤炭行業的整體產能不應大規模擴張,煤炭行業的發展速度和相關指標必將逐漸下調,相關部門就煤炭巨頭 頂風作案 的行為何時作出懲處才是煤炭行業整頓的重要切入點。
一直以來,行政權力在煤炭行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重點合同煤、 雙權 、國有煤企均是煤炭產業的明星,除了陜西、山西、內蒙的煤老板能通過負面新聞偶爾博得眼球外,實實在在地經濟效益都被國資所把持。煤炭行業的產能布局很是合理,但在落實過程中地方政府、國企肆意擴充產能的做法比比皆是。當國家層面的政策和地方政府、國企的利益相沖突之時,重復建設、跑馬圈地等現象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目前最令人擔心的是,行政勢力在煤炭行業失效后,行業如何發展、企業如何發展的問題更難解決,以往單純依靠政府就能推動行業企穩,而如今多數煤企似乎已對政府救市政策失去信心。采取措施煤炭市場照樣萎靡,不采取措施煤炭市場更加蕭條,行政勢力已經將煤炭行業帶入了 死胡同 。
唯一能給帶來安慰的便是,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的發展狀況不甚理想,煤炭行業的龍頭地位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不會受到實質性挑戰,只要宏觀經濟能夠企穩、只要煤炭需求能夠回升,煤炭行業遲早會走出困境。而煤企當前唯一能做的除了等待還是等待,整個行業的嚴冬似乎剛剛開始。(作者:中投顧問 任浩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