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報2013-08-27
7月23日,習近平同志在湖北主持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上,提出 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與此同時,李克強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廢止《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此前5月18日,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改委《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 將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擴大到煤炭等應稅品目 ,是今年要推進的項目。
如果說煤炭產業現在是完全市場化的產業,主要是從去年以來,政府完全放開了煤炭的價格管理,相對電力、成品油等,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形成。但政府有形的手并沒有從煤炭產業完全退出。在煤炭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情況下,廢止《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恰逢其時,有利于政府轉變職能,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在當下煤價深度調整、產業面臨轉型陣痛期,發揮市場機制促進產業轉型的積極作用尤為迫切。而 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擴大到煤炭等應稅品目 的改革,目前有許多爭議、有許多利益糾葛取舍,需要以 進一步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體系,形成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大局為重,統一認識,順利推進。
當前,煤炭產業的發展遇到一些困難,但同時也是弱化退出行政干預、發揮市場機制效率為主線的改革機遇期。早推進早轉型早主動。為此,許多地方推出相關政策,對推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產生了積極作用,但也不乏 病急亂投醫 的情況。據媒體報道,河南省對購買本地煤的用戶予以補貼、山西省能源縣市官員均有推銷任務,等等,如果這樣的情況屬實,就違背了弱化退出行政干預、發揮市場機制效率的煤炭產業改革轉型大局。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轉變政府職能,在煤炭產業完善和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應該降低國有經濟成分,擴大民營經濟成分。這是簡單把國有經濟同市場對立、把國有企業同低效劃等號的思維。但同時也提醒政府和國有企業領導,應該如何管理國有企業國有經濟,如何讓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公平競爭,這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據大有能源公告稱,其煤炭板塊將以上市公司為平臺,通過增發等形式,逐步實現煤炭業務整體上市。據業內人士解讀,省政府意圖部署推進河南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與控股股東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重組。該重組需由河南省國資委向國務院國資委請求報告,獲批后實施。以筆者之見,煤炭產業自2010年以來,每年新增產能4億多噸,現在整體產能過剩明顯,此時通過重組打包上市煤炭資產,圈錢紓解企業經營困難、轉嫁經營風險意圖明顯,對增強企業競爭力并無多大助益。其實,機遇往往隱藏在困境中,嚴峻的市場壓力往往蘊涵企業發展的動力。此時打造煤企升級版,首先政府要不越位,企業要破除 等、靠、要、熬 四種不良心態,堅定不移地轉方式、調結構,走出一條內涵發展、創新驅動之路。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中央確定了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努力實現三者有機統一。李克強總理的說法是 既穩增長,又調結構 。在這種情況下,煤化工領域受政策、資金、資源、市場等諸多因素影響,悄然降溫,不少被取消,正在建設的項目大多難以按計劃投產。以陜西省為例,原計劃2014年投產的24個重點能源化工項目,即使到2015年底,也將只有不超過12個項目投產,其他地區也不例外。穩增長、調結構,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大趨勢,具體到煤炭產業,實際情況供大于求,應當以調結構為主,政府行為不越位,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讓企業成為市場的主角,堅定不移走內涵發展、創新驅動之路,建立科學、規范、靈活的體制機制,才能真正更好實現整個煤炭產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