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煤炭“寒冬”來襲:盈利煤企僅兩成

      中國經濟新聞網2014-07-03

         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表示,企業資金鏈緊繃。 加之今年一些大型煤炭企業有大量的貸款到期需要償還,有的企業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寒冬期 的煤炭產業運行形勢雪上加霜。
        6月24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通報稱,針對目前煤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和矛盾,5月份再次組織了5個調研組,分赴17個省區和36家大型煤炭企業。
        此次實地調研顯示,36家大型煤企中,有20家虧損,9家處于盈虧平衡邊緣。部分老礦區、老企業虧損尤為嚴重。
        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表示,企業資金鏈緊繃,調研中過半數企業的職工工資開始下滑。 加之今年一些大型煤炭企業有大量的貸款到期需要償還,有的企業已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煤企庫存創歷史高點
        據通報,全國煤炭市場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價格不斷下滑,行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企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
        煤炭產銷量持續下降。前5個月全國煤炭產量14.96億噸,同比下降1.8%;其中5月份3億噸,同比降幅比4月份擴大1個百分點。全國煤炭銷量14.26億噸,同比下降2.2%;其中5月份2.86億噸,同比降幅比4月份擴大1.2個百分點。
        進口處于高位,煤炭發運增加。前5個月,進口煤炭1.35億噸,出口276萬噸,凈進口1.32億噸。全國鐵路發運煤炭9.6億噸,同比增長0.5%,其中5月份1. 89億噸,同比下降0.2%。主要發運港發運煤炭2.82億噸,同比增長7%。
        庫存居高不下,價格持續下滑。到今年5月全社會庫存已經持續30個月在3億噸以上。5月末,煤炭企業庫存9500萬噸,是歷史最高水平;6月10日,重點發電企業存煤7608萬噸,可用23天;6月20日,北方四港存煤量2047萬噸,比年初增長51%;南方廣州港存煤320萬噸,防城港存煤近600萬噸。
        6月20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為145.7,比年初下降16.1點。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降至520-530元/噸,比年初下降110元/噸。煉焦煤價格比年初下降150-200元/噸。
        行業效益大幅下降,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前4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625.9億元,同比下降6%;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2%,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67%;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4.3%,低于全國工業領域平均水平1.12個百分點。
        前5個月煤炭采選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21億元,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2.3個百分點。一些企業大幅壓縮投資,部分項目停建緩建,如山西省前4個月涉煤投資同比下降40.2%,有近120處礦井停建緩建;貴州省煤炭投資同比減少27.72%。
        落實 減負 迫在眉睫
        通報指出,在此嚴峻形勢下,煤炭需求增速放緩與產能建設超前、進口煤增加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前5個月全國煤炭消費16億噸,同比僅增長0.4%;而2006年以來,煤炭新增產能26億噸,且有11億多噸在建。與此同時,國際煤炭價格低位徘徊,推動進口持續保持高位。
        煤炭價格下降、收益大幅減少與企業負擔重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方面,前4個月,規模以上煤炭虧損企業虧損額247.4億元,同比增長45.5%,增幅比上月擴大5.79個百分點;黑龍江、安徽、河北、吉林、青海等9個省區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整體虧損。90家大型煤炭企業虧損面44.5%,同比擴大了17.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煤炭企業負擔重的問題尚未解決?!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促進煤炭行業平穩運行的若干意見》下發之后,一些省區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和措施,但目前這些政策效應還未得到完全顯現,企業負擔重的問題也未得到根本解決。
        行業結構調整與煤礦退出難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部分資源枯竭、煤炭質量差、安全隱患突出、歷史負擔重、開采成本高、長期虧損的老國有煤礦 退不出、關不死、關不起 的問題愈加突出,行業結構調整面臨較大的困難。
        企業資金緊張與煤礦安全生產、礦區穩定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企業現金流量大幅減少。4月末,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應收賬款3532.4億元,同比增加13.4%,比2011年同期增加1500億元;財務費用大幅上升。前4個月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財務費用同比增加40億元,增長16.2%;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4月末大型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了70%,有的企業已經超過了80%;山西、河南等省的一些大型煤炭企業資源整合占用資金數額巨大,經營風險上升。如山西省七大集團已累計支付資源價款和煤礦技術改造費用1200億元,后續還需增加1000億元以上。
        值得關注的是,企業資金緊張已經開始影響煤礦正常安全生產投入,礦區穩定壓力越來越大。
        后期運行雪上加霜
        通報警示,盡管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仍然保持了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煤炭行業卻不能掉以輕心。 供需兩端的"一增一減",將使處于"寒冬期"的煤炭產業運行形勢雪上加霜。 姜智敏分析稱。
        從需求角度看,國家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優化能源結構,都將拉低煤炭消費增速。今后幾個月,溪洛渡—浙西跨區輸電線路將投產,加上之前已投產的跨區輸電線路,將使四川、云南等地水電大量輸往華東、華南等地;核電還將投產500萬千瓦左右,且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區,預計減少電煤消耗2000萬噸以上。此外,粗鋼、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主要耗煤產品產量增速明顯回落,煤炭消耗下降。
        從供應角度看,煤炭產能正處于集中釋放期,近年一大批新井將建成投產,且多是大型現代化礦井,生產能力強;如果市場供需稍有好轉,價格出現回調,一些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的中小煤礦將迅速恢復生產。另外,受國際煤炭市場價格偏低,以及一些電廠已經建立比較穩定的進口煤采購渠道等因素影響,全年凈進口量仍將在3億噸左右。
        由于國有大型企業面臨著業績考核和內部穩定的多重壓力,煤礦安全生產和礦區穩定的問題值得高度關注。當日與會的多家大型煤企在三方面達成基本共識,一是控制煤炭生產總量,二是遏制煤炭價格下跌刻不容緩,三是要形成有效的價格協同機制。
        對此,中煤協建議加強總量控制和行業自律。改革企業業績考核機制,防止企業單純追求產量,盲目擴張規模,加劇市場過剩壓力;落實產能公告制度,加大違規違法建設和生產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力度,加快關閉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不搞惡性競爭,注重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堅持誠信經營,認真履行合同,維護市場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