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網-中國房地產報2014-12-09
■本報記者許倩北京報道
財政空轉一直是地方政府心照不宣的秘密。
審計署今年在對東北某鎮審計時發現,2013年全鎮實際財政收入156萬元,卻虛報為2690萬元,虛增16.24倍,且當地財政造假問題已經持續多年。
今年房地產市場下行,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已使得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更顯捉襟見肘。為完成年度財政剛性目標任務,地方財政空轉現象在各地方政府也將演變得更具有普遍性。
曾對南北方多個市縣做過財政收支調研的天和智庫(北京)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龔成鈺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有些市縣級財政估計存在30%左右的空轉。
中國房地產報:為什么會出現地方財政空轉現象?在經濟形勢和地產形勢好的時候,也存在地方財政空轉嗎?
龔成鈺:地方財政空轉其實已經存在了很多年。1994年實行分稅制后,地方政府財政可支配收入不足40%,肯定要想辦法解決差額,土地財政推動了房地產業的興起,表面上解決了地方政府收入短口,提升了GDP總量,但本質上卻是飲鴆止渴的一杯毒酒。
個人認為,財政空轉的出現根本原因是每年下達的GDP增長率與財政收入增長率等剛性增長目標。比如今年中央財政收入增量定為8.5%,下面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肯定要上浮更多,有些省一級可能需要增加10%以上,市縣一級可能會達到14%以上,只有這樣地方政府才能保證基本運轉??梢运闼?,從1993年全年財政收入4348.95億元到今年上半年財政收入87300億元,財政收入增長了多少倍?上級政府下達的剛性增長目標任務完不成怎么辦?只有空轉了,也就是僅完成數字指標,其實沒完成。
在經濟和房地產形勢上行時,不管地方財政空轉速度有多高,維持整個運轉是沒有問題的。但在當前經濟形勢和房地產市場雙下行壓力下,地方財政空轉的后果就逐漸暴露出來。如果說以前是10個缸9個蓋,現在就只剩2個蓋了,一個是政府,一個是銀行。
中國房地產報:地方財政空轉的方式主要有哪些?可能造成的惡果是什么?
龔成鈺:當規則被無視,混亂自然產生??辙D手段五花八門,列收列支、先征后返、亂拉稅源,混級入庫、寅吃卯糧,比如通過企業,讓其先預繳稅以增加財政收入,比如估算今年明年企業稅收多少,先交上來,把數字沖上去。有些地方政府還直接跟銀行貸款,貸到款后放進國庫;或者通過融資平臺貸款作為政府收入等等。
地方財政空轉的核心問題就是政府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出現了重大問題,造成了造假成本很低、造假太多,而如果財政收入跟不上,就會出大問題。一方面會導致地方債累積越來越多,一些地方政府直接把空轉部分轉成了債務;一方面地方政府在上繳完中央之后沒有錢可以支配,地方政府承擔的各項民生經濟等基本事務無法完成。
中國房地產報:今年地方財政空轉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龔成鈺:這種現象很普遍,尤其是今年房地產出現了問題,土地不好賣出去,地方經濟下滑嚴重,產業結構也出現一系列問題,加上反腐,一些政府官員不作為。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在沉淀,沉淀原因是地方政府花不出去,大家都知道這個項目的錢初衷可能并不是真正用于其本身,但如今如果錢挪用,會出大問題,所以錢花不出去。而且,營改增之后,地方政府會減少10%左右的地方附加稅費收入。
近期調研發現,很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目前才完成全年目標的60%,支出完成不到40%。某地方政府全年財政收入目標20億元,截至目前還有7個多億沒完成。
不過,年度財政收入數字肯定能完成,該上繳中央的還是要足額上繳,但地方財政實際上沒錢。地方財政空轉造成地方債不斷累積,按照邏輯鏈條,30多萬億元的地方債某種程度上很可能是財政空轉這20年來所累積下來的。政府和企業、企業和企業的三角債長期以來就存在,而這種經濟行為還基本屬于無人監控狀態。
地方主要官員都是短期執政后提拔,導致爛尾工程、半截工程時常出現,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未來幾十年的收入都花完了。如果今年中央要求地方報真實的財政收入,估計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空轉率能達到30%。
中國房地產報:一線城市的地方財政空轉問題是否好一些?
龔成鈺:北京好一些,有1萬億元財政收入,代中央收繳的就有7000億元左右,自有3000億元左右,財政每年都是結余的。因為北京的首都地位,決定了各企業機關的稅收都集中到總部所在地。而且,每年北京僅賣地收入就能過千億。
一線特大城市中,上海有自貿區拉動,財政收入也沒問題,深圳和廣州沒有這么好了。廣州、深圳都是舊改項目,產業以出口為主,當出口出現問題時,大量企業都不好過,實際情況難以樂觀。
中國房地產報:那么房地產對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有多大?
龔成鈺:僅說房地產稅收這一塊就占全國財政收入的4%以上。再加上土地財政收入,就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50%左右,甚至更高。有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純靠賣地,房地產行業在近幾十年內都會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因為牽涉的產業鏈太長,上下游水泥業、建筑業、裝修等60多個行業都與之有關,整個房地產行業鏈條上產生的稅費收入就很多了,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為什么一些地方政府一直拉著房地產不放手,不僅是為了挽救財政收入,更是為了挽救地方經濟。地方政府通過賣地掙了很多錢,但不考慮后面,賣了三四屆,現在還在賣,當賣不動的時候,就陷入困境了?,F在就是有點沒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