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和諧促發展,發展構和諧”

      2013-03-22

      《法制生活報》記者黃祖祥吳圓圓 只有和諧的環境,才有發展的空間;只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才能有能力回報社會。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
      《法制生活報》記者 黃祖祥 吳圓圓 
       
      只有和諧的環境,才有發展的空間;只有企業不斷發展壯大,才能有能力回報社會。 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一高層人員介紹說。走進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其蓬勃發展的歷史進程吸引了記者,更讓人感嘆的是其 構建和諧 舉措。
       
      中國灣田 、 世界灣田

      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總部設在貴州省盤縣紅果經濟開發區,是一家集煤炭開采、洗選加工、銷售;有色金屬開采、加工、銷售;房地產開發及對外投資等業務的大型民營企業。其旗下企業分布在黔、滇、湘三省。

      其實,我們煤業集團創造財富傳奇故事的發源地就在現在旗下的灣田煤礦。 貴州灣田煤業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從盤縣紅果鎮出發,經過二十多公里高速公路,再經過五十多公里彎延曲折坎坷不平的盤山公路,越過1800多米高的山峰,又下落到1200來米的山谷里,便到了名不經傳的淤泥鄉。這里就是灣田煤礦的所在地。

      7年前,這里的小煤窯私挖亂采現象非常嚴重,同時,因種種原因,這里為數不多的合法煤礦生成困難。就在當年,來了一群湖南金竹山煤礦的職工,花600萬元巨資買下了當地村民開采的年產不到1萬噸小煤礦。當時這里的煤礦老板說,一個月要是出了200噸煤,那就會感到又喜又愁,喜的是產量高了好賺錢,愁的是靠背簍把煤裝上車太難。而自從湖南金竹山煤礦的職工來了之后,就進行改擴建,拖進了幾輛大型鏟煤機,礦井實現了半機械化作業,在短短的7年間,礦井生產能力從2萬噸遞增到45萬噸,如今正在報批80萬噸的大型礦井。從這里起步,他們陸續收購了另外4家煤礦,組建了貴州灣田煤業集團,然后又進軍云南,開辟了云南富源礦區。如今灣田煤業集團公司在貴州、云南擁有了1.8億噸優質煤的可采資源,現有240萬噸/年的原煤生產能力和300萬噸/年的洗煤能力,員工近萬人,集團固定資產近30億元,年產值30億元,累計上繳稅費15億元。然而,他們并沒有滿足,把目光投向了故鄉,投向了非煤產業,2009年初創建了湖南灣田集團,涉足房地產、新材料、物流以及資本運營等領域。

      灣田集團誕生于變革年代,成長于競爭環境。灣田第一代創業者團隊在艱苦的環境中,依靠以人為本的感召力,憑著對能源環境與市場變化的超前感知和率先行動,把握住了傳統能源持續發展與風險并存的規律和機遇,用以誠取信、以質取勝商譽和影響力,歷經八載的艱苦拼搏和品牌經營,在傳統能源領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八載風雨路,一個根植湘中大地、享譽云貴高原的灣田集團,以其穩健的步履昂首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中,產業規模和經營業績使其競爭實力在不斷增強。

      在灣田集團管理委員會2009年的第四次全體會議上, 中國灣田 、 世界灣田 概念的提出得到集團核心層和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的共鳴。

      新的戰略催生新的企業文化,在云貴高原,在湘中大地,在華夏熱土上,做異軍突起的世界級百年常青企業的夢想,讓灣田人再一次站到了二次創業的新起點,灣田集團將從粗放經營向精細管理過渡,從機會成功向戰略愿景牽引轉型,從短期回報向長期和諧成長變革。
       
      灣田新村:造福一方的 見證
       
      我們集團自組建以來,所上繳各種稅費和地方規費數額巨大,成為當地縣、市納稅大戶;安置人員就業7000多人,其中云、貴4500多人。 灣田煤業集團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注重回報社會、惠及鄉鄰,共促當地經濟發展。其中的一個感人的故事就是其回報社會的真實寫照。

      在2003以前,灣田新村的許多村民還住著竹泥房。村民的飲水要走近20分鐘的山路去挑水。當時因為小煤窯挖掘猖獗,造成很多房屋房頂漏水、房體開裂,村民生活生產十分困難。2003年3月,現任貴州灣田煤業集團董事長劉祖長、副董事長岳代遠獲得灣田煤礦合法開采權后,了解到原來老窯開采涉及下營村一、二組地底下,造成村民房屋嚴重開裂,在經當地政府多次協調,由礦方出資1200余萬元,對上述兩個村民組102戶居民實行搬遷,并在礦井西側、地底下沒有煤層的楊家山建設占地面積達50余畝的灣田新村。

      我家于2004年搬進了灣田新村,住進了新房。我自己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在灣田煤業上班每月能領到3000至5000元工資,現在我家買了小轎車,家里有了交通工具,很方便,我特別高興。 一位在灣田煤業灣田煤礦上班的工人李某告訴記者。

      雖然村民房屋開裂并不全是我們的責任,但是從人道主義出發,我們還是出資村民搬遷和建新房。 提及出資修建灣田新村,灣田煤礦后勤礦長李秀峰說, 在一方辦礦,要造福一方 。

      此后,一棟棟的 小洋樓 組成的灣田新村。

      當時在建房時,我們按照‘三通一平’(通電、通水、通路,平地基)的規劃,建一個和諧美麗的新農村。 李秀峰說。

      我們不用走到遠處挑水了,足不出戶,就有水用。 當地一村民高興地說。
       
       
      灣田大道:煤礦與村民的通心路
       
      以前我們出門辦事難啊,難就難在路太爛,即使有車也難出入。 說起2003年以前的同村路,下營村民深有感觸的說。

      2003年以前,村里唯一的通道就是寨子旁邊彎彎曲曲,荊棘叢生的便道。

      要想出遠門,得提前一天走,否則到盤縣趕不了車。 村民李某說。

      據其回憶,由于當時運煤的大車多,加上是一條羊腸便道,一旦堵車就是一天,村民們就是到附近的羊場去趕集,也只有步行。如今,人背馬駝的隊伍與停放著的長長卡車成了村民永久的記憶,其原因是灣田煤業于2007年出資600萬元新建一條2公里長的灣田大道連接附近高等級公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時也方便煤窯運煤。

      現在出行方便多了,太感謝灣田煤業的領導了,不是他們,我們不知要到哪年才能改變原來出門難的狀況。 村名楊某說。
       
      灣田大道通車后,當地村民為表達謝意,在灣田大道旁立碑。碑文稱:‘寬敞紐帶,聯接四方,崎嶇小道,從此坦途,各方受益,造福無窮,此舉與組建灣田新村奇觀,創當地史上之先河,為公益事業之范例’。 灣田煤礦的后勤礦長羅春良介紹說。
       
       
       
      愛心援助:患地中海血病姊妹得康復
       
      我家兩個娃娃患先天地中海血病,如果沒有灣田煤業集團全體干部職工的愛心援助,早就命歸黃泉路了。我特別……感謝灣田煤業! 盤縣柏果鎮村民何某說。

      2006年的一天,何某的8歲的女兒小紅(化名)在家玩耍時不慎摔了一跤,導致傷處流血不止。到醫院診斷之后,發現小紅患有地中海血病。因地中海血病常與家族遺傳結伴而行,有經驗的醫生判斷建議何某的12歲的女兒小花(化名)也到醫院進行檢查。不幸的是,經醫生檢查后,小花也同妹妹一樣,都患上了地中海血病。這一下,何某一家陷入了悲涼之境。

      何某是灣田煤業扇子地煤礦煮飯的女職工,家里的兩個娃雙雙患了地中海血病,可是家里的經濟狀況又十分艱難,何媽媽天天茶飯不思,心急如燎,每天以淚洗臉。何家兩姐妹雙雙患白血病的消息不脛而走,劉祖長聞聽消息,個人出資10余萬元,并籌資30多萬元予以資助予以資助。

      據該煤業的職工回憶,在捐資救助小紅倆姊妹得當天,正是煤業開展4周年礦慶的日子。經過手術,小紅倆姊妹很快康復了。

      2009年秋天至今年入夏,一場百年不遇的旱災降臨在我省眾多地區。我省此次旱災持續半年之久,具有時間長、范圍廣、旱情重、危害大等特點,是貴州有氣象資料記錄以來最為嚴重的干旱災害。災害使貴州的群眾生產生活嚴重缺水,農作物受災嚴重,森林火災頻發。

      當時我們這里災情不嚴重,但通過媒體報道后了解其他地方確實很惱火,村民沒水吃,莊稼收成受考驗。我們都急了。 灣田煤礦的一職工說。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李秀峰說, 今年4月25日,在盤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舉行的抗旱救災中,我們灣田煤礦捐款50萬人民幣,以此表示我們的一點愛心。 

      其實,在灣田煤業近年來開展的愛心活動很多,用李秀峰的話來說 我們已記不起來了 。而對近期以來的一些援助,他們還依稀記得。

      今年6月份,灣田新村32歲村民趙大留患了淋巴癌,灣田集團為其捐款2萬元進行治療;對淤泥鄉及羊場上午村每年考上大學的學生一次性給予資助2000至5000元等……

      長期以來,對文教事業、貧困家庭、紅白婚喪、民族喜慶,集團各單位均參與資助。所有這些,體現了我們灣田煤業集團‘利益均享、共促繁榮’的價值觀念。 李秀峰說。
       

      我們與當地群眾都處得很好,逢年過節,村民來到礦上給我們拜年。 羅春良說, 只要村民在家,走到那家門口都要請我們到家里坐,十分客氣。
       
      (原載2010年9月30日貴州《法制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