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9
臨近年底,各地保障房集中入市,推動多地樓市成交量上漲。
中國指數研究院11月19日數據顯示,截至11月12日~18日的這一周,重點監測的40個城市中,36個城市當月周均成交同比增長,其中哈爾濱增幅最大,為971.67%。北京、天津、上海等10個重點城市當月周均成交同比全部上漲,其中深圳漲幅最大,達到195.99%。
年底保障房集中入市簽約是此輪成交量上升的主因。 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張絮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11月新房住宅成交量繼續環比大幅上漲,但純商品住宅成交量回落明顯。以北京為例,截至18日,11月新房住宅成交9054套,扣除保障房后成交量為5170套,保障房占比超過40%。
保障房入市高峰期來臨
住建部本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0月,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開工722萬套,基本建成505萬套,完成投資10800億元。按計劃,今年全國新開工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以上,基本建成500萬套。
據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公布的數據,今年截至10月底,已有6187套保障房完工,僅10月就有2486套保障房完工。
而上海較早開工建設的大型居住社區中導入人口最多的項目浦江大型居住區浦江瑞和城首批1232套經適房已納入上海共有產權保障住房供應房源,開始接待市民選房、看房,其年內還計劃實現61萬平方米保障房的結構封頂、約2300套動遷安置房源交付使用,助推上海保障房計劃的落實。
在上周的周成交量增幅冠軍城市哈爾濱,將有51511套保障房在今年全面竣工。
臨近年底,北京保障房供應節奏也有所加快。據鏈家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以來當地保障性住宅項目供應面積為174.6萬平方米,共20個項目。11月以來共有3個保障房項目入市,總面積約17.7萬平方米,預計有超過2000套的住宅。
同策咨詢研究中心總監張宏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和今年是保障房開工建設的密集期,而經過一定的建設周期后,很多保障房就會入市形成供應。 (收編:股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