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拿起槍,就能打仗;端起筆,就會寫文。在灣田,憑嘴皮子做事,行不通。”跟緊團隊步伐,與團隊共進共榮,這是他口中的“同道同行”。擇一事,終一生。三十多個年頭,一萬多個晝夜。歲月無情,偷去華年,人生有意,篤定前行。
灣田集團走基層系列報道《奮斗者》,本期報道帶你認識灣田煤業集團勞動模范——楊得坤。
三十年,一萬多個晝與夜,堅守初心、獻身煤海,堅韌的毅力,默默的奮斗,錚錚鐵骨撐起礦山脊梁。
他今年58歲,是灣田煤業集團的勞動模范、戛達煤礦采煤二隊隊長,也是員工心目中的“老窯王”——楊得坤。
楊得坤:灣田煤業集團勞動模范、戛達煤礦采煤二隊隊長
時光悄悄偷走他臉上的光澤,在他手背上留下道道深深的煤痕,這是時間的印記,是老礦工拼搏故事特有的“標簽”。
“老楊,現在還呷得消吧”,“還行,還能干”,肯定的回答,目光中閃爍著堅毅。
▲灣田集團走基層系列報道《奮斗者》電視專訪——楊得坤
三十年,向好而行。最開始,去煤礦上工得一步一步走著去,后來騎上了單車、摩托車,現在更加方便,住員工宿舍,開小轎車上下班,還能經?;丶铱纯?,工作、顧家兩不耽誤。最初,在小煤礦做事只能叫掏煤,挖一筐就背一筐出井,機械式重復。2009年,來到剛剛興建的戛達煤礦,楊得坤接觸了礦車裝煤,傳送帶運煤,綜合機械化采煤,綜合機械化掘進。
“無論干什么工作,都必須干好!”。這是楊得坤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采煤區長則細說開來,老楊大局觀念強、為人正直、組織能力強、工資分配合理;吃得苦、呷得虧、舍得干;礦里安排的工作從不打折扣,每月都出色完成了任務;安全工作也抓得緊、抓得細,能夠保障安全生產。
工資分配一直是區隊和職工之間比較敏感的問題,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職工情緒。對于這一敏感問題,楊得坤堅持民主、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實行“天分天”分配管理制度,工資分配與個人出勤、班組產量進尺完成情況、工程質量好壞掛鉤,把隊務置于員工民主監督之下,有力地推動了隊伍建設。

三十年,不懈奮斗。2018年下半年,110903綜采工作面收尾搬家,為了不影響110904工作面的接替,楊得坤隊三個班組織對11軌道上山進行搶修,挑頂、起底,將巷道增加到2.8米,15天就完成了11軌道上山90米巷道的修理任務,使地面支架能順利運進110904工作面,保障了采掘接替工作的正常進行。
總回風巷維修,是他記憶猶新的一個片段。當時巷道斷面大、頂板破碎、地板起鼓、風速快,可謂是困難重重,而且正值冬天,寒風呼呼地往骨頭里鉆。楊得坤隊接下這個重任,衣服穿一層不夠就穿兩層三層,每個班的工作量嚴格規定,不打折扣。一鼓作氣,上來就干,一個班接一個班,終于不辱使命完成任務。

敬業是一種精神,樂業則是一種境界。楊得坤半輩子在煤礦,他滿心都是煤礦,煤礦也銘記著他,他的命運連接著煤礦,也連接著國運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