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感

      第20期《灣田集團報》2013-04-19

        我用半個月的時間讀完了《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本書講述的是,在美西戰爭中,安德魯 羅文為完成上司交給的任務,在無法預知環境惡劣程度的情況下,義無反顧的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了使命,把一封重要的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隨后,羅文的事跡通過《致加西亞的信》傳遍了全世界,并成為敬業、勤奮、服從的象征。起初看的時候,我有點抵觸,但慢慢的看下去,發現這個故事體現的精神很值得我們現代年輕人學習,如何塑造優質的職業素養是我們常提起的話題,通過這部作品獲取一種進取心,在追求中獲得動力,是很鼓舞人心的。
        原出版者手記中提到: 人們應意識到,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因為他杰出的軍事才能,而是在于他優良的道德品質。因此羅文中尉將永遠為人們所銘記。 在現實工作中最需要的也是奉獻、忠誠的品質,也許你很有能力,但對企業你有奉獻精神嘛?你忠誠嗎?奉獻和忠誠的品質往往顯得比智慧、才能更重要。工作經驗可以積累,而好的品質往往需要很好的修煉與沉淀。用心做事,用心工作的人才能體會辛苦工作、與企業共同成長所帶來的幸福感!相信領導、相信自己的企業,創造個人在集體中的價值,擁有自己的特點并且發揚光大,成功就會慢慢的向你走來。
        年輕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只是聆聽他人的種種指導,更需要一種敬業精神,對上級的托付,要立即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做一個好的 送信者 。這體現的是一種執行力。美西戰爭爆發后,美國必須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首領加西亞取得聯系,而加西亞當時在危機四伏的古巴叢林。當美國總統把信給羅文的時候,羅文并沒有問 他在什么地方? ——這就是執行力!當你的上級交付你一件事情的時候,也是對你能力的肯定,對你充分的信任,這時候你不應該問太多的原因,或者敷衍了事、推脫,而是要去好好的替上級解決問題,并在其中獲取工作處事的經驗。在我看來,執行的過程也蘊含了選擇,當你選擇敷衍的時候,你自己就變成了一個工作的機器,機械地運轉著,冰冷既可以刺傷自己,也會令信任你的人心寒,最后變成一堆廢鐵,還有什么剩余價值?當你選擇積極主動的去做事,帶著感情去工作,領導、同事會喜歡你,這樣的工作氛圍更利于自己的成長。在執行任務的途中羅文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并沒有放棄,堅持把自己的工作完成,這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
         如果有人給了你一份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給他干! 這句話我覺得夸張了點,網絡上也有人說奴役感太重,完全是迎合資本主義統治的需要。我也不喜歡這句話,有點接受施舍的感覺,不適合我們當代年輕人。我們應當主動爭取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選擇適合自己生長的沃土,明確自己發展的方向,不盲目的去做事情。工作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對工作態度的高低之別。尤其對我們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需要調整好心態,多學習,常感恩。當你身處一個企業的時候,你就應該拋棄借口,投入自己的忠誠和責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將心徹底融入公司,盡職盡責,為公司著想,理解管理者的壓力,這也是一種感恩。而一個好的企業對其員工職業素養的煉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員工是企業的追隨者,企業應當給予員工一個美好的憧憬,并確定一個積極向上的發展方向,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帶動追隨者一起成熟。
        這真是一本好書,如果我能早一點閱讀到這本書,我的工作積極性跟主動性會高很多,但現在也為時不晚,希望多人去讀讀這本書。一本積極向上的好書既可以平復浮躁的心,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吸收我們需要的精神營養。最后感謝郭曉明部長給我們買的書,我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加油加油!
       
      (作者:張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