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五臺雪

      第27期《灣田集團報》2013-04-26

       

        金秋十月,因參加一個全國性的企業文化建設與內部刊物發展研討會,有幸來到向往已久的佛教圣地——山西五臺山。第一眼看到并讓我感到心靈震撼的,居然是五臺雪!
        盡管一直生活在南方,但對雪并不陌生。尤其是2008年那場罕見的南方大雪災,更讓我加深了對雪的印象。然而,五臺山上的十月雪,卻讓我感到震撼、驚奇,以至于心靈顫動,遐想無限……
        到太原那天是10月15日。因飛機晚點,到市內時已經是萬家燈火的晚上了。北方就是北方!白天在長沙仍然感到有些炎熱,而太原的夜已經讓人感到深深的寒意。風很大。打著旋兒,頗有些狂野地吼著,唱著,掠過城市的夜空,地上的落葉被風吹得團團轉。16日開會。17日一早,原來工作的報社駐山西記者站站長李侖就來到賓館敲門了。匆匆忙忙吃過早飯,我們就直奔五臺山而去!一路都是高速,好走。11點許就到了山前。侖自己去買門票。讓我們在路邊休息,等候。北方的太陽顯得特別熱情、耀眼,直直地照射著大地、山川、河流,我一邊轉身,一邊對記者站的小牛說:這太陽還真給力啊,曬久了覺得發熱、發燙,沒曬到的一邊身子又覺得有些寒冷。抬頭四望,山西的山與南方的山不一樣,許多山上連草都沒有,僅余下山的孤零零的形狀而已。景區售票處附近連著的兩座山崗,形狀相近,高矮也大致相同,一座光禿禿的,頗有些難看,另一座長滿了高高矮矮的樹木、花草,秋天正是樹葉變色的時候,草兒枯黃,一些樹葉紅了,還有一些樹木則不知時令似的,依然在綠著,于是一座不算太高大巍峨的山崗便被各種豐富多彩的顏色涂得滿滿的,好看得很,像一幅不知畫的什么的油畫,表達著一種不明就里的熱烈、歡快、蓬勃、狂野。真好!
        進入五臺山,遠遠看去,一座高高的雪山遠遠地撲入眼簾,我突然感覺是來到了西藏。連忙指著雪山,要侖看。侖看到雪山,也高興的驚呼:雪山,雪山!他告訴我,五臺山倒是來了很多次了,但這個季節看到雪山還真是頭一回呢。接著又補充說,其實在五臺山看到雪山真是頭一回,因為冬季這邊封山,外人根本就不來,也不讓外人進來,怕出事故呢。在景區一家飯店吃午飯時,我指著馬路對面的一個大招牌,說,那招牌上寫的是唐古拉之顛呢,從那個角度拍照,把唐古拉之顛幾個字拍上,把遠方的雪山拍進去,絕對可以冒充是在西藏拍的!眾人都大笑,說,那是肯定的。
        其實,五臺山和西藏還真有 血緣 關系。五臺山位于山西省東北部,屬太行山系北端,跨忻州地區五臺縣、繁峙縣、代縣、原平縣、定襄縣,周五百余里。中心地區臺懷鎮距五臺縣城90公里,忻州市160公 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2009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存有唐代以來7個朝代不同風格的寺廟68處,見證了近兩千年來佛教中國化的成功演變和東亞地區的傳播過程,孕育了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五臺山又是由大于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所擁有獨特而完整的地球早期地質構造、地層剖面、古生物化石遺跡、新生代夷平面及冰緣地貌,完整記錄了7億年地球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保留有亞洲東部29種最典型的古夷平面和冰緣冰川地貌。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巖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故稱五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斗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五臺周長約250公里,總面積2,837平方公里。五臺之中以北臺最高,北臺頂海拔3,058公尺,有 華北屋脊 之稱。五臺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 清涼山 ,為避署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五臺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旅游區、國家地質公園,是一個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佛教文化、民俗風情、避暑休養為一體的旅游區。喇嘛廟在五臺山上也很多,人們在電視、電影和報章雜志上所見的藏區喇嘛教寺廟里最典型的轉經筒、白塔等比比皆是,沿途長拜而來的藏胞信徒也常能遇見。
        侖說,五臺山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寺廟,有佛教的、道教的,也有喇嘛教的,所以稱為佛國、佛都,我們到的是中臺,即翠巖峰,寺廟比較集中,而且比較齊全。下車,就領著我登索道,上中臺最高峰——大螺嶺。坐在索道上,雖穿上了侖給我準備的軍大衣,然覺得寒風陣陣,刺骨刮臉,澈心澈肺的寒冷!那燦爛耀眼的太陽此刻只留下燦爛輝煌的外形和熱烈耀眼的光芒,卻讓人感受不到一點點溫暖!午飯后又登上菩薩頂,從上到下,看了一些寺廟。在一座不記得名字的大廟前,見許多僧人在背風處坐著曬太陽,嘴里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什么,山中來來往往的游客、車輛,山外熱鬧繁華的都市,好像離他們很遠,甚至根本就沒有關系,好悠閑的樣子,讓人忍不住生羨。下山時,一老婦坐在大門口,手里轉動著經筒,那張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臉上刻滿了滄桑,映襯著身后碧藍碧藍的天空,身旁高大巍峨的門樓,面對熙熙攘攘的游客目不斜視,令人想到許多生活和哲學的命題。侖也許心有所動,便舉起手中的照相機拍照。老婦人嘴里卻小聲念著:不要照相,照相要錢的。侖說,沒關系,我給您錢。照了幾張,臨走時給了她幾張鈔票,老婦人雙手合十,微微恭身,臉上的表情卻沒有變化,手上的轉經筒也沒有停滯。侖非常虔誠,所到廟宇,無論佛、道、喇嘛,均行禮如儀,并往功德箱里塞上一張10元、20元、50元的鈔票。我也想塞,但摸摸口袋,居然只有20元零鈔。便在山頂上那家塞了10元,在山下的五爺廟里塞了10元。心里默念著,對不起了,眾位菩薩,我仍凡間俗人,只能略表心意了。
        盡管時已深秋,已經是當地旅游淡季,但山上仍然人流如織,顯得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在五臺山,佛、道、喇嘛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和尚、喇嘛、道人相處融洽,各行其道。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那些長拜的信徒!在銅塔前,一位身高體壯的藏族中年漢子正在長拜,只見他雙手合十,高高舉過頭頂,身體緩緩跪下,最后全身緊貼地面,再緩緩起身,從頭再來。據說,他們就這樣從遙遠的地方開始,用這樣固定不變的姿勢和動作,一路朝拜而來。所拜何神,所求何事,外人一概不知,那些都深深藏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這應該也是一種信仰吧?我心里一動,突然對五臺山的雪山、純凈的碧藍碧藍的天空、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山崗、來來往往的佛教僧人和游客,都產生了一種新的理解:本色的生活,本色的人,本色的風景,本色的信仰,這才是原動力所在,也是五臺山能成為世界佛教文殊信仰中心的原因。
        哦,五臺雪,潔白、純凈,亙古不變的本色,讓人不得不頂禮膜拜的五臺雪??!

      (作者:春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