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賞心悅目品華章

      第18期《灣田集團報》2013-04-18


       
        乘時代風云,看驚雷激蕩,
        我們從湘江河畔來到灣田煤礦。
        披荊斬棘,開創新的局面,
        眾志成城,打造新的榮光。
        ……
        乘時代風云,看驚雷激蕩,
        我們從云貴高原回師湘江。
        返湘回婁,共同建設家鄉,
        高樓萬幢,獻出赤子衷腸。
        ……
        這是灣田集團文化傳播部謝春陽先生所作《灣田之歌》歌詞節錄。歌詞以氣勢磅礴的筆調,精煉的言辭,描繪了貴州灣田煤業集團艱辛創業之路,謳歌了以董事長劉祖長先生為首的開拓者們 乘時代風云 ,從湖南赴云貴打拼,譜寫了神話般的篇章。為報效桑梓,又揮師東進,組建湖南灣田集團,進軍房地產等多元領域。寥寥兩百字的歌詞,將兩大集團的起步、發展、騰飛濃縮其中。真可謂秀色華章,盡可餐也!    
        這只是2011年灣田文化周活動拉開帷幕以來,云貴湖湘灣田員工與參予球賽、演出同步,懷滿腔激情,抒真情實感,積極投身征歌征文活動。一時間,充滿詩情畫意、包含無限深情的歌、文躍然紙上,像雪片一樣飛來。
        按照兩集團的規定,今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初,征歌、征文評委會對所有征集的歌、文在嚴肅認真、公平公正的氛圍中進行了評選。我有幸成為評委中一員,賞心悅目品讀了所有歌文。
        八十多篇,厚厚的一沓。粗覽、細看、精讀,我從頭到尾反復了三遍;心動、感動、激動,我的感受一次一次升騰。這些文稿,風格各異、雅俗并存;七十五位作者(有的員工投稿不止一篇),均來自灣田集團的不同企業、不同崗位。他們從各自的角度書寫 一路同行,感謝有你 ,從不同的高度歌頌灣田、憧憬灣田,字里行間,充滿了各位作者對灣田集團不盡感激之情,滿懷無限希企之意。
        富源礦區肖曉平所作的《灣田之歌》亦雄壯激昂。這位業余時間本來就愛好寫詩填詞的中年人,在征歌征文活動中自然少不了他的佳作。他將 激情、責任、誠信、感恩 恰到好處地融匯歌詞之中,沒有嬌柔造作,亦無牽強附會,吹響了打造中國灣田的號角,抒發了追求百年灣田的心聲!
        實事求是的說,這兩篇《灣田之歌》,均青錢萬選、惜墨如金、各有所長,異曲同工!
        〔俄〕托爾斯泰曾經說過: 詩歌是一團火,在人的靈魂里燃燒。 這次征集的所有歌詞,如大海波濤,洶涌澎湃;似展翅雄鷹,搏擊長空,是員工心靈的呼喚,展示他們與灣田一路同行的決心!
        湖南灣田房產公司于五洋所作《絢爛年華,共釀灣田》一文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文錦言秀語、文從字順、似是散文,似是詩歌,品嘗之中,有懸河瀉水、流暢奔放之感。
        他所作之文從董事長劉祖長先生于絢爛年華掙脫當年計劃經濟桎梏赴南海弄潮切入,圍繞這位傳奇人物在 風起云涌、潮漲潮落的歲月中,篳路襤褸一路走來 的人生軌跡而展開。簡明的情感敘說,更多的感悟抒懷,將董事長的創業史、將灣田集團的發展騰飛,酣暢淋漓濃縮文中。
        作者的筆跡沒停留在灣田集團發展史上,亦未羅列眾所周知、廣為傳頌的業績,而是由淺入深,從細微之處——諸如李向群總裁嚴厲批評身邊的工作人員對保安不友好的行為一類看似不怎么顯眼的事例,都體現了 灣田集團每一處都縈繞著人性的關懷,不需刻意安排,在潛移默化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浸入你的心田 。 而員工會因為有了這份溫暖而加倍努力工作,由此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最終達到雙贏目的 。這正是董事長事業成功的基礎,也是灣田集團今日輝煌的關鍵。他的感悟可謂入木三分。
        《絢爛年華,共釀灣田》一文的結尾,作者以如歌似賦的筆調,唱響灣田在絢爛年華之時, 共襄盛舉,于萬物競先的年代,必成泱泱器局 。神來之筆,道出文章主題。
        佳作不勝枚舉,精品層出不窮。有一篇征文又進入我的視線。實話實說,當我粗覽第一遍時,這篇文章不怎么耀眼——平平淡淡的道白,并沒有引起我的在意。當我第二遍細看時,發現這篇文章采用平鋪直敘的手法,如數家珍的述說,像是在向人們講述他的故事。當我精讀這篇文章時,我被文章真摯的情感吸引了、感動了,動情之時,眼睛里情不自禁的閃出了淚花。這就是金隆煤礦陽躍中的《我的灣田我的家》。
        這篇文章從頭到尾都沒有錦文秀字的修飾,亦無豪言壯語的表白,更無蕩氣回腸的激情,就如拉家常一樣,充滿淳厚質樸、坦誠無華。
        文章的開頭,作者就直言不諱道出了他家經濟的拮據和他在外闖蕩的辛酸—— 東奔西走,養過豬、開過荒、投靠身家幾億的親戚也被拒之門外 。在他絕望的時候,灣田集團巖博煤礦接納了他。
        人在最困難、甚至是絕望的時候能得到他人的救助是感激不盡、終生難忘的。這為他 我決心努力工作回報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貢獻我的一切 作出了鋪墊。
        作者從此將灣田作為自己的家。既是家的一員,就應該像以前一樣,不怕苦累,不辭勞頓,發揚開荒、養豬的精神,為灣田這個新家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他坦言自己: 不懂得管理,也不懂采礦,更無將帥之才;懂得一些機電維修技術,特別是對多級水泵的大修,可以說是有一定的經驗。 于是他揚長避短,用其所能,懷感恩之心,積極工作,努力回報灣田。文章寫到這里,作者順其自然用事實說話。他井上井下檢查多級水泵,發現水泵在安裝、運轉、拆、卸過程中不符合操作規程,造成電機燒毀,閘閥損壞,令這位身懷一技之長的陽躍忠痛心不已。 我覺得這是感恩回報的機會 ,他在文章里這樣寫道。他向領導請纓,自告奮勇帶人將這些問題一一加以解決。 有時加班到深夜,從不叫苦,也不計報酬。
        2009年2月,作者從巖博煤礦調到金隆煤礦。他除了主修水泵之外,又干上了修理尖鋤、扳手一類的零活。 別看這些小物件,損耗大,有的用不到一個班就斷了不能用,丟掉了就是20多元一把,但焊接加固之后跟好的一樣可以繼續使用 。針對同行們認為老板有的是錢,不在乎這些小工具,何況修理這類小工具又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務,何必自找麻煩的消極情緒,他語重心長—— 老板雖說是不少這點錢,但家大業大,節儉不能少,小物件井下工人都舍不得丟,地面工人為什么不支持呢? 言辭沒有 大道理 ,看似平淡無奇,卻飽含對灣田之家的深情無限。
        記得小時候我常見到一位鄰居長輩,在回家的路上撿拾一小把茅草或是幾根枯枝帶回家,父母也常支使我將路邊山腳下的狗糞收集。當時我年幼無知,不懂得這些常人不屑一顧的殘枝敗草乃至避之不及的贓物,卻是財富。日積月累,粒米可盈倉,滴水可成河。陽躍忠在文章中書寫他在修理水泵之余,又 不務正業 修尖鋤、理扳手,就是向我們宣揚 粒米、滴水 精神,使灣田 糧倉充盈 ,使灣田 大河 奔騰不息。
        前蘇聯著名文學家高爾基關于寫作有一句名言: 應該寫的樸素、愈樸素愈好,愈能打動人 。陽躍忠《我的灣田我的家》是一篇寫的樸素,能打動人的佳作。
        2011年灣田文化周活動征歌征文,場面遠比不上大型文藝演出宏大壯觀,亦無球賽場上對抗激烈,一切在無聲無息的筆下展開。但透過歌詞和文章,我們能遙想灣田的人們創業之初的艱辛,能看到灣田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揚帆破浪,駛向遠方!
       
      (作者:黃永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