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灣田集團報》2013-03-22
小時候,聽媽媽講,光明與溫暖是太陽所賜。它早晨從東方升起,下午依西而落,月亮跟著太陽日復一日地走著自己的路。白天太陽哥哥耕耘,晚上月亮妹妹打更,兄妹兩和諧相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在華夏,人們將始祖之一的炎帝尊為太陽神,因為他創造了中華文明;在古希臘的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每天黎明都會登上太陽金車,拉著韁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給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在幼年的印象中,太陽也有喜怒哀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二十四張不同的表情的臉在重復著春夏秋冬顏容,人們看著太陽的臉體驗人間的冷暖,播種生命的希望,收獲幸福的未來。
踩著陽光,我也漸漸長大,20歲那年,我帶著幾分膽怯和對這個世界的好奇第一次踏上紛繁的社會。和一些朋友一道,來到了漣源龍山林場小洋江的一個銻礦,那里地處岳坪峰下,清涼的山峰,蔥郁的土地氣息,放眼一望,湘中婁底盡收眼中。初離開生我育我的小山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一到晚上最愜意的是搬條小板凳和同伴納涼,仰著頭我會點著天上閃爍的星星,仰望著遙遠的星際我會奇想,為什么天上就一個太陽?心想要是多一個太陽多好。
在那銻礦,我成了一名礦工,第一次從地面來到地下勞作,進入黑瞳瞳的世界,我就渴望著陽光。在井下,我學會了打鉆、放炮、架棚、砌拱、噴漿,井下的那般活計不久我就得心應手。礦長看著我勤快、節儉,和同事相處融洽,讓我當上了打鉆班班長。第一次當 官 ,管著幾個人,我的積極性就特別高,白天下井工作,晚上在機修房幫著維修班的師傅們修柴油機、鑿巖機,清理和回收廢舊零件,有時將清洗機器的汽油、柴油一點一點地過濾后回收裝好桶;業余時間幫人干活,有人說我傻,有時間不休息還去干活,可是沒過多長時間我成一個多面手,不僅井下的活能干,機器故障我也會排除和維修,業余時間我在收獲著成果。在井下,我不管是一寸膠管、一顆道釘還是一截小鐵絲,只要見到我都會彎下腰撿起來帶上井交到倉庫備用,在很多水管上都有我撿起的膠管把其他管子連接在一起,也有我撿起的那一顆顆道釘復用在運輸的軌道上,在常人看來那是一份無聊,而我卻相信自己在播灑著一縷陽光。我記得小時候常聽老人講的一個故事,在我們老家新化有一個財主,雖然家財萬貫,但他去武漢做生意,隨身帶一個咸鴨蛋作為往返行程中的下飯菜肴,有時候從武漢往返一趟,那個咸鴨蛋還完好無損。這個故事中的財主節儉雖顯得有點吝嗇,但也是他能成業、守業能夠成功的一個理由,這個故事在當地也一直成為鼓勵小孩培養節儉精神的佳話。我想我們每個企業的財富,一靠全體員工的創造,二靠全體員工的節儉,所以我自然把自己業余時間幫人搞維修和井下檢廢舊材料的事當成一件陽光的事情去做。
我的勤勉和節儉傳到了礦長耳中,礦長的贊許和表揚了我。那年年底,在年終的表彰會上,礦長親手將一只白鐵皮的一塊毛巾送到我手中,上面還印了幾個鮮紅大字: 先進個人獎 。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得獎,雖然只是一只白鐵皮桶和一塊毛巾,那可是一種榮譽,是對我勤勉與節儉的肯定。發獎的那天晚上,回到寢室我拿著鐵桶看了又看,心跡回蕩在浩瀚的天空,沒有睡意。直到我離開我第一次工作的銻礦,那只桶和那塊毛巾我都沒舍得用,我把它帶回新化的老家,隔一段時間我還拿出來看看。
每天看著太陽升落,人家給我介紹一個采集陽光的職業,原來是讓我當一名采煤工。我又從一名農民成了金竹山煤礦的一名礦工。百米深巷雖然黑漆漆的,我們流著汗,揮著鎬,挖出來的煤炭卻給世界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從這點上我還真有點自慰精神,自己把自己比著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到金竹山煤礦后,我被安排在118隊打掘進,這個工作我不生疏,加之我的勤勉與上進的心態,很快我就成為隊里的骨干。2005年,在隊長的帶領下,我所我所在的118隊榮獲了集體 五一 勞動獎,本人也獲得了先進個人稱號,如今我還記憶猶新,一種自豪與榮譽感始終縈繞在我的記憶中,一道有陽光縈繞的光環在我的記憶中經常出現……。
在陽光下生活,我們追尋陽光的沐浴。2008年我帶著一顆陽光的心,自己覺得人生還會有更大的舞臺,我被一縷清新的陽光吸引,帶著美好的憧憬和提升生活品質的渴求,我帶著妻兒從湘中一路跋涉來到云貴高原,成為灣田煤業集團采掘一線的一名基層干部,在灣田的三年時間里,我一直在掘進一線工作,當過班長、副隊長、現在富源礦區阿令德煤礦二號井掘一隊當隊長。在灣田工作時間雖然不長,灣田以人為本的感召力和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不僅僅使我更換了一份工作,更難得的是讓我又擁有了一份陽光的心態。
自十多年前我踏入煤礦后,我就選擇了井下工人作為我的終身職業,在那不被人看得起的職業里,我依然固守著自己當煤礦工人的那份自豪與執著,我常常在想,我們煤礦工人在黑暗中付出的越多,而帶給世界的光明就越多,這個世界也會因為我的一份努力而多一份絢麗,就這點我沒有理由不為自己是礦工而自豪!
( 作者系富源礦區阿令德煤礦二號井掘一隊隊長 羅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