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春節的氣氛

      第6期《灣田集團報》2013-03-25

            春節是中國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一個個喜慶、團圓和快樂的古老節日,是世世代代、家家戶戶、老老少少共同傾心營造的一種使人向往和期盼的意境。它是一種方式、一種文化、一種習俗,是人與人之間真情的流露。 
            尤其喜歡老家轟轟烈烈、熱熱鬧鬧、無拘無束的春節。那黃發垂髫初懂事時度過的每一個春節,都像電影畫面似的深深刻在腦海里,成為我心頭紅紅火火的快樂源泉。 
            每每從臘月初十開始,村里便陸續有人家開始殺豬。當殺豬的屠夫持尖刀逼近已捆好的豬時,大膽的男孩們便緊緊圍著那屠宰的中心,目不轉睛地盯著尖刀,怯生生的女孩則悄悄躲進房中。待豬殺好后,女孩們便迫不及待地圍在男人身后,從他們手中接過剛從豬脊背上拔下的硬鬃毛,等著和貨郎換各色花頭繩;男孩們則焦急地等待屬于他們的歡樂,當屠夫割下豬膀胱時,他們就一擁而上,一陣瘋搶,因為它吹滿氣后可以當成球拍拍打打。這時,女人們已起灶煮肉,準備宴請幫忙的親朋好友。大家說說笑笑,吃肉喝酒,院子里到處是人,到處是笑聲,有著那種熱氣騰騰的景象,人們便感覺春節已經越來越近了。 
            正月真的到來時,社火就開始了。 
            社火一般由幾個村子合伙玩耍,組成大隊人馬,有的打鼓,有的敲鑼,有的扭秧歌。而社火隊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 老妖婆 。 老妖婆 一般由能夠 出丑 、會 出丑 的男人裝扮,頭上戴著黑手帕,鬢角插朵紅艷艷的花,涂上脂粉,褲角裹得緊緊的像個小腳老太,身手卻十分矯健靈巧,右手拿著搟面杖,扭得特別歡。 她 的搟面杖隨時會有意識地照準一個人戳去,人們一邊嬉笑著躲閃,一邊又渴望著會戳到自己。因為據說 老妖婆 的面杖碰到誰,誰便會掃除一年的晦氣,帶來新年的好運。 
            看完社火看柳琴戲,什么《三娘教子》、《轅門斬子》、《打漁殺家》等著名劇目,那絲絲縷縷、飄飄渺渺的鄉音鄉韻,從那時起便暖暖地蕩在我心里,成為永遠無法抹去的留戀。 
            我喜歡看社火看戲,更喜歡那些玩社火唱戲的人。 
            他們平日與天地為伍,面朝黃土,揮汗如雨。春節時他們頭扎雪白的毛巾,腰系長長的紅綢,在鼓樂聲里盡情吹奏生命的旋律,用自己強健的體魄和火熱的心,在濃郁的節日氣氛中玩味快樂。這就是我的父輩,我的鄉親。小時候我在他們營造的洋洋喜氣中無憂無慮地拋撒童真,在他們創造的甜甜蜜蜜中體驗溫馨。所以在我眼里,春節是一種默默的情愫,是一種無形的真誠,是從心靈深處涌起的層層波動。春節里,人們拜祭祖先、告慰亡靈,親朋好友之間拋棄前嫌、虔誠祝福,無論男女老少,臉上都蕩漾著一種傳統的浪漫與深情,見面問一聲新年好,一年的勞累和疲乏便會在歡聲笑語中消失殆盡。 
            時間悄然滑過,一晃又是好幾個年頭,當城里人不看春節晚會就覺得心里缺了點什么的時候,農村人也從電視上認識了無數名人。時代進步了,日子好過了,人們圍著火爐圍著電視暖暖和和地過春節,漸漸疏遠了社火和柳琴戲,疏遠了昔日曠野上的那份灑脫與真情。而在我心里,卻永遠懷念著兒時的老家,以及兒時度過的那難忘的春節。

      (作者:李陽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