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uby id="diaei"><option id="diaei"><menu id="diaei"></menu></option></ruby>

    <ins id="diaei"><option id="diaei"></option></ins>
    1. <tr id="diaei"></tr>
    2. 又見泉塘

      第7期《灣田集團報》2013-03-26

            那是一口幾乎隨處都能找見的塘。約莫百十來畝水面,形狀極不規則,鑲嵌在一片丘陵起伏的凹地上。遠處山的延綿與嶺的起伏渾然一體,側耳依稀可以聽見煤礦高高的井架上天輪發出的轟鳴。近處,稻田連著稻田,塘基上稀松散落地長著幾株桃樹和垂柳??瓷先ヅc別的農家水塘沒什么兩樣。這,就是泉塘。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跟隨父母來到泉塘邊上的那座煤礦——洪山殿煤礦。
            剛到煤礦那陣子,礦上的條件簡陋得幾乎讓人難以置信。除了兩棟辦公用的土坯壘砌的房子,其余無一例外地都是用木板臨時搭建起來的工棚,家就住在工棚里。我們啟蒙教育的第一堂課也是在工棚里進行的。除了工棚,偌大一個礦山別無去處,有的,只是近乎原始的蒼涼和寂寞與我們相伴。
            或許正是那蒼涼、寂寞注定了我們與泉塘的緣分。
            那時而平靜如鏡的水面,時而細浪拍岸的濤聲,對于我們這些剛從襁褓或搖籃中掙脫出來的煤礦上的孩子來說,仿佛一個巨大的世界在向我們招手。
            記得每年桃花開了的時候,剛從隆冬的疲憊中蘇醒過來的泉塘,顯得格外清新?;ㄔ谒杏?,綠在水中游。往塘邊一站,花的清香,水的晶瑩,讓人心曠神怡,眼前一片花與水組合而成的幻景。我常常跟在年紀稍大點的孩子身后,沒事找事地圍著泉塘邊轉悠。駐足最多的地方要數塘邊那幾棵垂柳樹下。柳樹的枝距離塘的水面只差幾公分,我們將彎垂的柳枝插入水中,塘中的小魚以為是食餌來了,不顧一切地從水中躍出,直撲那柳枝上的嫩芽。小魚兒嘴太小,一下咬不住嫩芽又滑落到水中,不一會它便又會毫不氣餒地再一次躍起,一次一次地滑落,又一次一次地躍起,如此幾個往復,小魚兒累了,人兒樂了,好一副醉人的魚兒戲柳圖啊。
      還有的時候,我們也會三五幾個結伴,將從家里偷出來的蚊帳桿栓上線,綁上用大頭針自制的釣鉤,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在塘邊猴著,儼然一副垂釣的作派。偶爾要是有條小鯽魚或是 麻利婆 什么的上了鉤,塘邊頃刻間便會歡呼雀躍了起來,好半天都不會清靜。此時一旁的大人們總是一聲不響地收拾起釣具,然后揣著一臉的無奈向塘的另一邊挪去。
            夏天,泉塘褪去了春的嫩綠,顯得更加成熟了。面對一塘碧水的誘惑,我們早已按捺不住戲水的欲望,常常顧不得什么春光泄露不泄露,大白天里也旁若無人地將上下脫得個精光,在岸上蹦上幾蹦,之后便 撲通撲通 躍入那水的清涼世界之中去了。
            傳說泉塘因其最深處有一眼泉水自地下冒出而得名。因此不少人游至塘中最深處時,總要潛下水去探尋那泉眼的所在。露出水面時還總要抓一把泥上來,用以顯示其水下功夫了得。對此我頗不以為然。一次,我也試著到水下去看看那泉眼是怎么回事,誰知快到水底時一股逼人的寒氣從腳下襲來,頓時腿腳抽筋變得不靈便起來,任憑我如何掙扎也還是嗆了一肚子水。從那以后我便有了 恐水癥 ,每見較寬的水面心里就犯怵。很多年以后泉塘給我的那次 教訓 我都記憶猶新。年少不更事,見別人能那樣,心想這有什么了不起,以為自己也能行。其實做人做事都是不要過于輕狂和張揚的。
            夏夜,月光下的泉塘尤顯其美。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也有一個月亮,倒影成趣,相映生輝。茶余飯后悠閑著的人們,塘堤上,岸柳邊,三三兩兩,幾幾成群,或喁喁私語,或大笑開懷。晚風中的泉塘在月光的照耀下,不時涌動著一波一波的銀浪,猶如一支輕柔曼妙的舞曲,極具節奏地拍打著塘岸,伴隨煤礦上的人們喧泄出他們一天工作后的抑郁與煩悶,唱和著他們對煤礦未來的希冀與憧憬。理想,事業,愛情,都在這波光浪影中徜徉,直到夜深人靜。
            入秋后,四周的田野一片金黃。大地把豐收的喜悅傳遞給泉塘,泉塘又將這喜悅與我們一道分享。夕陽下,裊裊炊煙從附近農家的院落漸次升起,落日余輝映射在泉塘中,把田野中的金色與泉塘的波光融在一起,點點綴綴,熠熠閃眼。此刻,塘中戲水的人們恍如置身在一個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簡直可以與維也納的金色大廳相媲美。在人們身體與水的交流和互動中,從那塘的深處仿佛有一種美妙絕倫的韻律悠然而至,聲聲入耳,如歌如訴,令人陶醉不已。
            天漸漸變涼了,泉塘也漸漸地沉寂下來,它與我們一道抑制住往日的激情和躁動,在恬靜和安詳中默默地等候著季節的更替。
            當冰雪覆蓋大地的時候,銀裝素裹的世界里仿佛一切都蟄伏了起來。然而這時的泉塘卻是氤氳四起,塘中熱霧繚繞,遠遠望去,極似一層薄薄的紗幕將其遮掩。塘堤上,冬令晨練的人們仿佛漂游在云霧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熟知泉塘稟性的煤礦人都知道,這時的泉塘其實并沒有與大地一道沉眠,那氤氳,那熱霧都分明在告訴人們,在那冰與雪的下面,一個熱血沸騰的泉塘正在沉思,在醞釀,在期待,在呼喚一個新的來年和春天的降臨。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泉塘不僅以其博大的胸懷接納了煤礦上的人們,它更見證了煤礦的繁榮發展與興衰更替,見證了我們父輩的勤奮、堅韌與勇敢,見證了這里人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見證了歷史的昨天、還有今天……
      是啊,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 。泉塘用其生生不息的醇汁甘泉,滋養出一代又一代的煤礦人:魏文彬、安鵬翔、梁瑞郴、蕭潔然、林家品……一大批功業不俗聲名遠播的文壇嬌子從它的懷抱中走出,不正是在接受了泉塘的洗禮之后,有如龍一般地呼嘯而起,脫穎而出,超凡而立的嗎?
            在與泉塘相伴了十二年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那年,我離開了泉塘,因為參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了另一座煤礦。三十多年過去,有好幾次我曾到過泉塘邊的那座礦山,每一次都來去匆匆,每一次都與泉塘擦肩而過。有人說年紀大點的人都會有點懷舊,的確,隨著光陰的流失,兒時的事情常常閃現在腦海,于是泉塘便也成了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思念。如今的泉塘會是一副什么模樣呢?那塘,那水,那水中最深處的泉眼,岸邊的桃樹和垂柳,還有那水中的小魚兒,都好嗎?擦肩而過的愧疚催生了我渴見泉塘的欲望。什么時候能再去泉塘看看,哪怕時間再短,哪怕只是看上它一眼,能讓我吸一口塘邊清新的空氣,捧一掬清涼的泉塘水,對我來說那會是一種何等的欣慰和快樂啊。因為那兒畢竟留下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畢竟那兒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一直在我的記憶中流淌。
            前年秋天的時候,和幾個兒時的同學相約,我們一塊回到了泉塘。記憶中的泉塘是美好的,以至于走近它的時候我感到一種源自內心的激動與忐忑。然而現實卻差點將記憶擊得粉碎,當我闊別三十多年后再一次看到泉塘的時候,眼前的情景讓我打了個冷噤。昔日的泉塘竟然面目全非,原本百十來畝的水面僅剩塘中央面積很小的一圈水了,塘岸邊的桃樹和垂柳也已不見了蹤影。眼前一片干涸,一片枯裂,面對那干涸枯裂了的片片塘泥,面對那渾沌不清僅有腳背淺深的泉塘水,我的心情驟然沉重,泉塘,這是怎么啦?莫非歲月滄桑對你如此的無情,讓你變得這般的衰老?我心中充滿了傷感,困惑,不解。經問礦上的朋友才知道,原來這地方遭遇了近50年來最為嚴重的干旱,正是泉塘的水保住了周邊近千畝良田,而它自己卻已奄奄一息。塘中的泉眼也因地下水源斷流而枯竭。我完全沒有想到干旱后的泉塘竟會如此的慘烈和悲壯。佇立在塘堤上,我久久不愿離去,也不忍離去。我在想,那片片干裂的塘泥,不正是泉塘在自然災害面前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的不屈不撓精神的真實寫照嗎?臨走前,我心里默默地為泉塘祈禱。
            又是一年的早春二月,驚蟄剛過不久,我拗不過心中那份摯著和念想,獨自一人又一次來到泉塘,我要去尋找那些童年留給我的夢。一踏上塘堤,撲面而來的是泉塘帶給我的好一陣驚喜!前年秋天看到的情景已不復存在,眼前破簾而入的是,微風吹動池水皺,滿塘煙黛碧波頃,銀浪滾滾,漣漪淼淼,泉塘,好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機。我由衷地感嘆大地的神奇,也感嘆泉塘如此鮮活旺盛的生命力。我將雙手伸進水中愜意地搓揉著、拍打著,兒時的夢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閃過。晨風中夾雜著些許的涼意,然而此刻我的心中卻早已蕩起了陣陣暖流。這一回泉塘留給我的不再是牽掛和惆悵,不再是憂慮和感傷,一個不老的故事在我心中延續,它給了我對于未來的無限遐思與聯想。眼前的泉塘彌漫著春的氣息,蕩漾著春的希望,它跟著春天的腳步在一道前行。我禁不住打心里吶喊:美哉,泉塘,我為你祝福!
            離開泉塘很久,泉塘的形影一直在我心中縈繞。那是一口怎樣的塘喲!那是一口塘嗎?不!那是我心中的一片圣地。

      (作者:一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