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灣田集團報》2013-03-26
二十年前,父親從金竹山煤礦帶回一副年歷,年歷上, 烏金煥彩礦山寫畫意,翠竹迎春煤海溢詩情 的描述礦山美麗景色的詩句,激起了我年少時對礦山神秘的向往。我好想去眺望那高高的天輪架,好想去地底深處解開烏金神秘的面紗。
不久,在解放牌汽車的一路顛簸一路塵土飛揚中,我們二十多個剛剛踏出校門的學子來到了金竹山煤礦,被分配到人們稱之為 威虎山 的四采區。從此這里成為我踏入社會的第一站, 窯公仔 也成為社會接納我的代名詞。我青春的夢想,未來的希望從此展開。
我穿著 勞動布 工作服,乘著顛簸的人車、扛著沉重的工具,深入到幾百米深的井底去挖煤。在狹長漆黑的巷道里,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艱難的行走著;在機聲隆隆、煤灰飛揚的工作面,我揮汗如雨拼命的工作著。眼看一條條巷道在延伸,耳聽車輪滾滾的轟鳴,我感到無比的快慰。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節奏進一步加快,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歷史巨痛深深的感染著煤礦,國營煤礦效益滑坡到了極點。煤礦工人收入之低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五年里,我掙的錢讓我無法奢望結婚成家,無法改善生活環境。為了前程,也為了改善家境,我別無選擇,無奈離開了曾經向往的礦山。
我成了無業游民。面對艱難的生存環境,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讓我這個挖煤人顯得非常迷茫和無助。下一步我的路怎么走,路在何方?正當我對前程對未來悲觀失望的時候,一個機遇不聲不響地向我走來。
二○○三年,一個振奮人心的喜訊迅速在湘中地區傳開——從事煤炭生產經營二十多年、時任冷水江湘海燃化實業公司總經理的劉祖長為開發華夏西部煤炭資源,率領一批煤業精英挺進貴州,在盤縣安營扎寨,組建灣田煤業集團,熱火朝天建礦區,轟轟烈烈辦企業。真是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緣分啊緣分!想不到我這個在煤礦工作才幾年便下崗失了業的礦工,又有了再次上崗、再次就業、再次點燃生命希望的機會。
我緊握契機,只身奔赴貴州,來到集團所屬的巖博煤礦,又一次當上了礦工。
這里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在這里,不論是領導和員工,大家和諧相處,互相關心;不論是彝族和漢族,大家團結一致,攜手奮進;環境艱苦,人人樂觀向上;困難重重,個個奮勇向前,數載時日,幾個春秋,巖博煤礦和集團其他企業一樣,蒸蒸日上,苦去甘來。每當我想到這些,從內心發出歡呼:我的路走對了!我慶幸自己,跟著劉祖長董事長來貴州,是何等正確的選擇!
在礦領導的培育和同事們的幫助下,特別是在劉董事長的言傳身教下,我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機遇,努力奮發、認真學習,通過幾年的鍛煉,我的素質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從一名普通礦工提升為礦長助理,進入煤礦的決策和管理層。我懷著感恩的心,著眼現在,向往未來,努力為 灣田大廈 添磚加瓦。
回想我的人生旅程,看到灣田的發展壯大,無比感慨。是烏金,讓灣田煤業集團這艘巨輪以乘風破浪的姿態航行在西南煤海之上;是烏金,讓信念、理想、責任和奉獻精神在灣田旗幟下熠熠閃光;是烏金,再次點燃了像我一樣的一大批湘黔兄弟的人生希望!
(作者:劉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