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是什么?有很多種回答,但基本可以歸納為類似的解釋,即團隊是指由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群體成員組成,有著全體認同的特定共同愿景和目標。群體成員之間形成了統一的團隊精神——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激勵、相互配合、相互支持。
于我而言,這個解釋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它與我的工作緊密相關;說它陌生,是因為這樣的文字對于我而言太過抽象,僅存于字面而已,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基本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甚少有機會去踐行團隊理念,這需要時間去慢慢沉淀。因此,這樣的解釋并不能給與我直面的沖擊與感受。然而,在探究 團隊 概念已無甚希望的我,卻得到了一次機會,去近距離品味 團隊 的意義。
8月30日,湘潭公司組織全體成員奔赴岳陽平江福壽山開展名為 品味深度 的野外拓展訓練,本次拓展訓練為期三天兩晚。對多數伙伴來說,拓展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活動了,無非就那幾項活動而已,但是野外拓展訓練,大家幾乎是第一次參與。期間的活動安排及訓練項目也是十分新奇,三天拓展主題分別為:橫向品味——溯溪白龍瀑布、深度品味——挑戰海拔1572.3米的高峰、縱向品味——挑戰30米崖降,同時大家要在自行搭的建帳篷中度過兩晚。因此,大家都有著一絲期待與不安,期待是因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不安則是因為對未知的不安。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錘煉團隊特質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下,我們面臨著諸如溯溪、高強度登山、急速崖降等諸多挑戰,所有的挑戰都無法依靠個人英雄主義去完成,也無法通過小團隊的努力去達成,而是要整個團隊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才能順利完成各項挑戰,達成預期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把手給我 、 我先來 ,如此的無私只為一起品味成功,并不致任何伙伴受傷。這讓我直觀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以及團隊精神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問弟子: 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 弟子們面面相覷。釋迦牟尼說: 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個人再完美,也只是一滴水;一個優秀的團隊就是大海。任何充滿戰斗力的組織,包括企業,不但要有完美的個人,更要有完美的團隊。一個管理者就是一個教練,他要知道怎樣培訓員工來幫助他們做得更好,不是 叫 他們做事情,而是 教 他們做事情。管理者在教工作伙伴做事情、建立團隊時,要力求設計合理的團隊結構,讓每個人的能力得到發揮。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惟有建立健全的團隊,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幾天的挑戰,讓不甚熟悉的伙伴通過一次次互相幫助而彼此熟知;彼此未曾發現的優點與共同點也通過這一過程而相互了解。這是一個挑戰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錘煉團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不斷把以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的實踐相對照,讓我直面感受與體會到了團隊的含義: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
這次拓展,不僅磨礪了我,同時也讓我圓了曾經的夢——感悟團隊的特質,這種特質是一種通過近距離品味所得到的精神,我們稱之為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有很多,如尊重、團結、互助等,我所品味的團隊精神的核心便是 協作 ——支撐為 人 ,二人見 仁 ,三人合 眾 ,在合作中共贏,在合作中同發展!我想,我們這個團隊已然凝聚了這一精神,所謂的困難在我們面前也無甚可怕,在路上,我們不孤單。